3月17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正式公布。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纲要》把坚持营养导向作为总体要求之首。预期到2030年,人均每日能量摄入量保持男性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左右;每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人均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50%以上;人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到25-30克,食用油摄入量减少到25-30克,食盐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分别不超过5克和25克。
把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供给和消费、促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供给和消费、加快营养型食物研发和加工、传承和推广健康饮食文化、加快构建食物与营养供给保障体系、健全食物与营养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作为《纲要》的重点任务,体现了从食物供给、消费、研发、传承饮食文化、健全制度等全链条管理思路。《纲要》还提出可通过"全民营养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系统性推进营养政策落地实施。
《纲要》提出,到2030年,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加完善,食物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持续提升。食物消费结构向营养健康型转变,食物与营养摄入更加均衡合理,营养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
《纲要》围绕营养型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食物消费以及生活方式调整、食物营养发展的基础支撑,以需求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了六项重点任务。
在加快营养型食物研发和加工方面,《纲要》特别提出,要推动食药物质开发利用。加强对食药物质功能活性物质影响因素的分析、评价、构建食药物质主要成分和可能有害成分数据库,建立参比实验室,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推动食养指南指导产品研发和消费,探索推广食药物质健康声称,扩大食药同源品种范围,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鼓励道地原料生产加工,开发保健食品,加强食养服务,发展中医药膳产业。
在健全食物与营养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方面,《纲要》指出,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完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强化临床营养工作规范。完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制度,探索食品包装正面标签应用。完善食品(产品)与营养成分的营养声称、保健功能声称标准及规范标识使用。支持开展农产品营养功能品质评价食物品牌建设和全程质量控制。
《纲要》还要求,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加强全链条监管,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在食品上虚假宣称“功能主治”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源头治理,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产地净化行动,健全完善畜禽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超标、食品掺杂掺假、食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以下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全文。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 | 此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等存在问题,请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