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科技日报》报道了一项由美国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医院团队领导的研究,该研究发现长期食用酸奶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从而预防某些结直肠癌,尤其是近端结肠癌。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肠道微生物》杂志上,为益生菌酸奶的健康益处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有证据表明,酸奶等益生菌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组成或肠道屏障功能,发挥预防癌症的作用。在酸奶中含有的益生菌中,双歧杆菌被认为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为了研究定期食用酸奶能否影响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取决于肿瘤中是否存在双歧杆菌,团队对来自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及前瞻性队列新发肿瘤生物库方法(PCIBM)的132000多人进行了跟踪研究。参与者回答了吃了多少原味酸奶、调味酸奶以及其他乳制品的问题。
结果发现,每周食用两份或两份以上酸奶的参与者,“双歧杆菌阳性近端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了20%。这种类型的癌症发生在结肠的右侧,并且比其他类型的结直肠癌更致命。
团队推测,长期食用酸奶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包括双歧杆菌)来降低近端结肠癌的风险,但他们指出,还需要结合基础科学和人群健康研究开展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明确结论。
尽管市场上有突破性的研究,但益生菌酸奶的科学循证研究仍显不足。
目前,益生菌酸奶市场普遍以“高菌种数量”为卖点,尽管这种易量化、易传播的宣传方式给企业带来了营销的便利性,但也容易给消费者形成“数量=效果”的误区,使得菌株特异性、功能验证等复杂科学问题难以被消费者理解。
研发端上看,对单一菌株的深入研究(如临床试验、专利保护)需要长期投入,不少益生菌酸奶缺乏深入的功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益生菌酸奶营养科学与市场转化白皮书》提出,益生菌酸奶被视为卓越的营养干预产品,科学循证是益生菌酸奶研发与营销的必要条件。
为了推动益生菌酸奶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其真正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加强科学循证研究,推动营养健康产业向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营养健康产业走向成熟必经历三个阶段,从神秘化、到生活化、再到科学化。现在是生活化阶段的开端,营养健康科技逐渐融入到日常消费当中,使生活化阶段走向纵深。
接下来将是科学化阶段,营养科学将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等前沿科技高度融合,派生出基于“精准营养”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克服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一条更安全更有效的科学路径,从而使营养健康产业蜕变为健康产业的主力军。
转载来源:庶正康讯。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